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古代沙门,呵呵...... (第2/2页)
之人丁何以增加,且一入空门,以施主待其考妣,不敬孝道,岂是人女所为!” 什么是古代国家的基石? 毋庸置疑,是人口! 古代税收之中,很重要的一项税收,叫做丁口税,俗称人头税。 战争的兵源从哪里来? 当然还是人口,尤其是男丁! “其四,佛教寺院人籍混杂,或藏亡匿,或存淫徒,于国存忧。” “山寺之间,缺乏管制,不少穷恶之人,改籍换姓,避罪山林!况且,入佛僧尼,不少凡心未脱,生性淫乱!” 《南史·循吏列伷郭祖琛传》记载,道人(南朝对僧人的称谓)又有白徒,尼则皆畜养女,皆不赏人籍。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皆使还俗附农,罢白徒养女。 古代寺院下辖,有许多白徒、养女,他们是寺院的依附农民,不在户籍,也就是所谓的没有身份证明的黑户人口。 第二,不少杀人犯,杀了人,藏匿于佛门之中,虽然史书上不曾见其踪迹,但四大名著《水浒传》,却隆重介绍了行者武松和花和尚鲁智深...... 第三,也不见得所有的僧人,都是一心参禅学佛,有多少和尚做不到四大皆空、参与滚滚红尘之中,留恋女色。 许多人都知道,“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徐娘,便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徐昭佩。 《南史·后妃列传下》记载,徐昭佩与荆州瑶光寺中的智远僧人私通。 《北齐书·后宫》记载,北齐太后胡氏与名为昙献的和尚私通。 《旧唐书》记载,有胡僧惠范,家富于财宝,善事权贵,(太平)公主与之私,奏为圣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货流于江剑。 “其五,佛教寺院出入之财,尽归寺院,不交租税,与国争利。” “岳父大人,可曾记得寺院存有免役调税之权。僧尼不但“寸绢不输官府,升米不进公仓”,而且“家休大小之调,门停强弱之丁,入出随心,往返自在”!” 程处弼有滋有味,津津乐道,万语千言张口就来,笃论高言随指而出,说得是口水与唾沫齐飞,不屑与讥笑一色。 “岂有此理!这班子秃驴竟敢如此胆大包天,靡宫废室、私藏人口、窝匿罪犯、贪图钱物,还榨取百姓,淫寺乱堂,与国争利!” 李二陛下听得是火气冲天,怒不可遏,青筋暴起,面色发黑,神色狂乱,瞪得老大的龍睛里燃烧起无尽地怒火,怒火之中还夹带着暴怒的闪电。 拳头用力狠攥,拧得噼啪声脆,一拳猛击在几案之上,直接打断一角,震碎其木,口中高呼,声如炸雷。 “此教不除,我大唐江山何安,我大唐社稷何定!来人呐,速传礼部尚书鸿胪寺卿唐俭,过来见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