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了陛下后我翻车了(穿越)_分卷(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12) (第3/3页)

景御眸中隐隐露出一丝疲倦,面上却是半点不显,仿佛一点情绪波动都没有,甚至仍旧冷淡如初,是否想过听到清王妃被骂小人时?
  这话楚凤岐听得云里雾里,如果不是景御对清王一家算是和善,他都要怀疑景御是不是在用清王妃威胁清王了。
  但这话清王却听明白了。
  清王跟清王妃夫妻关系恩爱和睦,是京城里少有的不纳妾也不去青楼的人。
  景御这话里拿清王妃作比,可见是真的心意已决,不会有其他任何人,也就代表着不会传承有后裔。
  微臣教陛下当仁君,也教过陛下要有担当。可如今看来,陛下已经全然忘了。
  清王神色冷漠得像是对着陌生人:微臣等先皇忌日过后,便带着府中众人动身前往封地。
  亲王前往封地算是惯例。现在亲王的封地其实都很小,只是名义上的封地,而且都离京城远,也不如京城富庶,一般是跟皇帝有嫌隙了才会被迫或主动去封地。
  清王说要去封地,还说是等先皇忌日过后就动身前往封地,意味着除夕那天先皇忌日过后,才刚刚年初就离开京城。这是准备连喜庆团圆的新年,都不愿在京城过了。
  周遭瞬间沉寂了下来,仿佛是被什么无形的死寂压抑住了。
  沉默了半晌,景御终于平静地说:
  孤准了。
  多谢陛下恩准。清王谢恩完毕便要离开。
  不过在最后踏出御书房时,他却忽然回头说了一句:
  我这一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当初教过你。
  周围死寂一片。
  景御背在身后的双手隐隐有些颤抖,不过没有人发现。
  旁人只看得到他平静得近乎漠然的神色。
  楚凤岐担忧又迟疑地看了他一眼,不知道是该出言安慰好,还是让他一个人待一会儿好。
  吃饭吧。景御却平静得像个没事人似的,若无其事地带了点调侃之意,刚才不是说是来找孤一起吃饭的吗?
  陛下。楚凤岐欲言又止。
  他有点内疚。
  或许他就不该这个时候插手进来。他这一插手,反而是放大了景御和清王之间的矛盾。
  虽然清王和景御早晚会到这一步在小说原剧情中,过了一两个月后,清王也动身前往封地了。
  早在先皇被景御误杀时,清王心里其实就有怨念了。先皇对清王这个异母弟弟不算特别好,但也不算差,毕竟清王没什么争储之心,是个儒雅随和的读书人,一个熟读经义的君子。
  甚至某种程度上而言,清王是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
  清王这一生过得顺风顺水。在还是皇子时因为不争不抢的随和性情,没经历过什么磨难。在先皇登基后,对他这个异母弟弟也算不错。他如鱼得水地和那些志同道合的读书人谈天说地,掌管的也是藏书阁编纂典籍这类的雅事。就连在感情家庭方面,也是和睦美好得让人艳羡。
  这种处处顺遂的环境下,清王的思想也就过于理想主义了点。从小对景御的教导是按着所谓的仁君的标准来的,期望教出一个完美的圣人。
  所以景御之后的巨大变化由他所理想的仁君变成了个他所不齿的暴君,让他很是失望。一是看好的教导过的后辈变成这样让他寒心,二是费心教导出一个仁君的期望破灭了。
  清王在景御误杀了先皇之后还留在京城,心中不是不怨念。在清王看来,这是弑父加弑君的大逆不道、违背天理人伦的事,何况清王对先皇也还是有感情的。
  之所以还留在京城,是想着或许还有一丝机会扭转景御的性情,让景御做回一个仁君,是承当他一个亲王看顾宗室的责任。但景御最终彻底让他失望了。
  清王对景御当然是有感情的,但抵不过他对先皇的感情以及对教导出仁君的执念,抵不过清王心中的对道德仁义的坚守。
  楚凤岐在心里轻叹一声。
  小说原剧情中,清王离开京城前往封地起码是过了年后才动身的,而不是现在接近年尾之时。
  这一下,紧接着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镇国公府阖府上下的忌日,除夕当天先皇和先皇后的忌日,景御这个年更加过得不好了吧?
  似乎知道他心中所想,景御轻摇了摇头:这不关你的事。叔父和孤矛盾已深,早晚是要离开京城的。
  吃午饭时景御面色如常。
  吃过午饭后,景御如同往常一样批阅奏折。
  晚饭照旧一起吃,也表现得很平静。甚至饭后也一如既往地批奏折到以往休息的时间,才照常回寝殿休息。
  看起来好像半点不受今天事情的影响。
  要不是楚凤岐临时起念头到他寝殿看了看,还以为他真的全然不在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