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_第137章 收徒(六千七百字大章,三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 收徒(六千七百字大章,三合一) (第2/4页)

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干脆直接迁都,把京畿放在我的大本营北平,一切问题迎刃而解。过上几年那些忠于朱允炆的人自然而然就自己消亡了。
  由此可以想见,李建成在长安城经营了四年多将近五年,他的势力范围是多么的庞大。
  李世民真正潜下心经营自己的小势力还是武德四年末五年初的时候,他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万户。
  最关键的是他获得了一个特许,天策府可以自置官属。什么意思呢?就是你可以自己设置机构自己招募官吏,事后给朝廷报备一下就行。
  有了这个权利,李世民的日子才好过了不少,不至于在和李建成的竞争中毫无还手之力。
  他利用这个机会开设文学馆,收揽四方彦士入馆备询顾问,文学馆与秦王府相结合,俨然形成一个小政府机构。
  然而时间还是太短,武德四年十月他被封为天策上将至今不到三年,两年多的经营根本就不足以和李建成的势力相抗衡。
  就以朝中宰相来说,裴寂、裴矩是明火执杖的支持李建成;武则天的老爹武士彟是李渊的死忠,但也偏向于李建成。
  封德彝脚踏两条船,但从他数次反对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就可以看出,他是偏向于李建成的。
  萧瑀和陈叔达性情忠直,为了法理道义敢和皇帝干架的人。他们是支持拥有正统名义的李建成,还是支持劳苦功高但只是次子的李世民还真不好说。
  更何况李建成也是有大功的,处理国政也没有什么过失。
  虽然历史上陈叔达为李世民说过好话,认为他有大功于天下,不能因为流言蜚语就惩罚废黜他。
  但岳山觉得,他是对事不对人,他说这些话只是站在道义上为李世民鸣不平,不能因此就觉得他会站在李世民这一边。
  几位宰辅里面,真正站在李世民这一边的只有一位,宇文士及。这个力量对比非常悬殊。
  更别提李渊其实也是偏向李建成的,虽然他数次说过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再加上李建成打通了和后宫的关系,那枕头风每天都吹啊吹。
  谎言说一万遍就变成了真理,李渊一开始不信后宫对李世民的诽谤,时间一长由不得他不信。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想靠和平竞争夺得太子之位,无异于痴人说梦。他唯一的机会就是造反。
  而且造反的时候诛杀李建成的优先级甚至还要在擒拿李渊之上。
  为什么?
  如果控制住李渊让李建成跑了,那结果必然是李建成调集京畿禁军围攻李世民。
  不要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话,李建成不傻,到了那个时候他肯定不会乖乖听话。
  而李建成在长安城经营数年,到处都是他的人,就算没有诏书一样可以指挥的动禁军。更何况不是只有皇帝才能调动禁军,紧急时刻宰相也有这个权利。
  有裴寂、裴矩在,他可以轻松调动禁军。
  可以说这次造反只要让李建成跑了,等待李世民的依然是死亡。
  而反过来说,如果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却让李渊跑了呢?
  李渊会把李世民杀掉吗?不会。
  他已经死了两个儿子,不会在杀李世民,更大的可能是囚禁。
  只要不死,李世民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为什么?
  因为李渊没有继承人了。
  他的儿子虽然很多,但除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其他的子女要么无才要么是襁褓里的小娃娃。
  李渊已经五十七八近六十的年纪,还能活几年?他能等到那些年幼的儿子长大成人吗?
  到时候为了整个国家整个家族着想,他只能再次启用李世民。
  所以这次造反,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李建成和李元吉杀掉,其次控制李渊。这就是为什么岳山让尉迟恭一定要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原因。
  这次兵变李世民能动用的力量实在太少,只有八百侍卫和敬君弘的两个千屯卫。所以他们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必须一击必中,否则迎接他们的只有死亡。
  也不知道那边进行的怎么样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时候李建成应该已经进入玄武门了吧?
  岳山心中叹了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大兴宫方向。
  “翠岚在想什么呢这么入神,我来这么久了都没发现。”这时长孙无垢的声音突然在身旁响起。
  岳山抬头一看,发现长孙无垢一身劲装坐在他的对面品茶,于是笑道:“姐姐不应该去盯着下人吗?怎么有闲暇来这里品茶。”
  “呵……你这个小神仙都把茶具摆到王府最中心了,我还有必要着急吗?”长孙无垢笑吟吟的道:
  “不过你这个办法确实很好,才这么一会儿王府的人心就安定了下来。果然不愧是小神仙,办法就是多。”
  “我也就只有这些小聪明了。别看我表现的这么淡定,说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