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飞蛾扑火(求推荐票) (第2/2页)
接变现。 罗南这是第一次来德国,虽然理论知识一大堆,但从来没有实际操作过,最早是想要跟德国的电影公司合作,后来选择了备用方案,真正的运作还是要依靠德国这边的中间人。 在这个陌生的国度中,他更多的是跟在中间人后面,多看多学。 当然,还少不了托尼-科赫。 托尼暂时向慕尼黑那边的公司请了假,与罗南一起,全力运作这两部电影的退税等事宜。 “如果这事能成的话,单是提取的手续费……” 一个忙碌的上午过去,托尼边吃着午餐,边对罗南说道:“就顶我好几年的薪水。” 罗南抬头看着他,问道:“做完这两个项目,辞职专门做这一行吧,未来我还有很多电影项目。” 托尼连连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罗南,你给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罗南伸出右手,说道:“祝我们未来合作愉快。” 托尼重重的跟他握手:“合作愉快。”他收回手,问道:“这个退税政策不知道能持续多少年。” 罗南耸耸肩:“我也不知道。” 反正前世他最后那年的时候,这个政策好像还存在。 德国政府制定这项退税政策的初衷是好的,但如今好莱坞乃至一些欧洲电影公司,与德国电影公司的合作,一定程度上也是在钻政策的漏洞。 很多国家都有电影退税优惠,却限制的非常严格,比如新西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要求享受退税优惠的影片必须在本国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拍摄等等。 就算限制较为宽松的英国,也要求影片部分场景在英国拍摄,剧组中必须使用英国演员等等。 算起来,德国绝对属于退税条件最为宽松的一批,既不要求在德国拍摄,也不要求必须使用德国演员或者幕后职员。 单说这些的话,德国可以算是好莱坞电影的活**。 当然,也不是任何提交的项目都能过审。 这个游戏只有投资比较高的商业电影才能玩,小成本文艺片所能起到的市场和经济乃至金融带动作用实在有限,昂贵的律师费和中介费用也不是一般小公司小制作电影所能承受的。 “海伦阿姨那边进展如何了?”罗南这时问道。 托尼耸了耸肩:“很顺利。妈妈说服了好几个朋友和生意伙伴,而且合法避税也是她们想要的,4000万美元很快就会到位。” 罗南故意压低声音,问道:“你抽几个点?” 托尼张开一只手:“第一次,又是妈妈的朋友,不好多拿。”他摇摇头说道:“不进入一个行业,真的是不懂这个行业,一个退税政策,竟然让电影公司玩出花来。” 罗南笑了笑:“这只是一个可以用于打擦边球的漏洞。” “我这个公司未来该怎么发展?”托尼很认真的问道:“可不可以提几个意见?” 罗南想了想,托尼的事业跟他没有冲突,做好了以后还会是个助力,说道:“用你的科赫电影公司,成立一个电影基金,在合法范围内向社会募资,我们以后的合作中,你可以提取更高的手续费……嗯,如果你的基金会实际参与我的影片投资,也可以享受影片盈利分成。” 他也算有良心:“后面有时间,你专门去趟洛杉矶,见证一下好莱坞的运行规则。” 好莱坞对于海外金主的性感魅力是永恒的,这批知难而退,下一批仍会踩着“前辈”的“尸骨”往前冲。 托尼摩挲着下巴:“听起来很不错啊。” 罗南笑了笑,这事如果能成,未来投资影片,会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好莱坞业内有个共识,电影融资架构设置就是让出钱的人承担最大的风险,好莱坞得到“补助”,发行商稳赚不赔,因此投资好莱坞的海外金主是不折不扣的冤大头, 托尼又问道:“对电影投资感兴趣的人多吗?” 罗南直接说道:“好莱坞像一盏灯,总会有飞蛾扑过来。要吸引飞蛾不算难。” (德国的政策是预先退税,现实有太多真实案例,很多挂着美德合拍的电影,其实都是这个政策的受益者,最近两年说是要修改,好像暂时还没有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