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章姚文远的教诲 (第1/2页)
燕京音乐学院退休校长五星级乐评人刘乐夫写道:“昨天晚上,一个音乐奇才横空出世。三首经典歌曲确立了他音乐天才的地位。《向天再借五百年》《大男人》气势蓬勃宏大,极富创新精神,不过都没有超出如今流行音乐的范畴!” “可后来的那首兰亭序则完全打破了如今所有的音乐形式,我们要感谢他,是他在音乐上的创新给我们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思路。” “听说萧云海将这种新的音乐形式称之为华夏风,挺不错的名字。希望萧云海能够再接再厉,创作出更多的华夏风歌曲。” 陈欢在自己的主页里发表了“论华夏风三古三新”,他将昨天与萧云海探讨学到的东西都写在了上面,一天不到的时间,客流量瞬间达到了上百万。 在这些前辈们的集体赞扬下,萧云海的名气在外界虽然还没有彻底的火起来,但在音乐界这个圈子里却是众人皆知了。 萧云海的心情很好,不是因为他成了名人,也不是因为他从姚娜那里赚了一百万,而是他的父亲萧奇峰给他来了一个电话,只说了一句话。 “你做的很好。” 就是这么一句话,让萧云海很是激动。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家人的支持对自己的重要性,这在前世是永远体会不到的。 萧云海在外面吃完早餐,还未走回宿舍,兜里的手机响了起来。打开一看,是老师姚文远的电话。 “云海,今天中午到我这里吃饭,我有事儿要和你说。”手机里传来一阵洪亮但又有些苍老的声音。 “好的,老师。” 萧云海对姚文远很是尊敬,对方是个真正德艺双馨的老师,对他很是爱护,经常让他去家里吃饭。有时候还变着花样的送钱,这让他很是感动。 如今有钱了,萧云海自然不会空着手过去。他知道姚文远爱喝茶,就到茶店里买了一斤碧螺春,又到水果店里买了一袋子水果,打了个出租车,半小时后来到了姚文远的家里。 萧云海按响了门铃,给他开门的是师母王敏之,她是音乐学院的教授,对萧云海也是非常好,还经常教他音乐上的知识。 王敏之看到萧云海,笑道:“云海,快进来。” “好的,王老师。” 为了将王敏之和姚文远区别开,萧云海管她叫王老师。 萧云海提着东西走到客厅,看到老师正在看当天的报纸,他也不打扰,直接坐在了沙发上,也拿起茶几上的报纸看了起来。在这里,萧云海是真没有把自己当成外人。 王敏之看到师徒两人的样子,微微一笑,就去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大约过了十五分钟,姚文远放下了报纸,拿下老花镜,细细地品了一口茶,这才说道:“不错,味道没变。” 萧云海自然能够听得出老师是在以茶喻人,于是说道:“老师,有些东西不管它处于什么位置,不管它外在的形状如何变化,他的根是永远变不了,也永远烂不掉的。” 姚文远听到萧云海的话,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