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8节 (第3/3页)
俱到,慈姑便先用蛋清和胡椒粉黄酒腌起鱼条。 趁着腌鱼她将另一条黑鱼切块并鱼骨用小火煎熟,而后倒入热水, 再加入焯过水的笋丝,细嫩的春笋被她巧手撕成缕缕丝丝, 再将莼茎入锅, 小火炖煮起来。 而后又起一锅, 将鱼条沸水下锅, 见鱼条渐渐蜷缩起来, 便用竹漏勺将鱼片舀出放入凉水中浸泡。 此时锅中的鱼汤已经炖煮得逐渐脱肉, 慈姑用筷子一捞, 那鱼骨上附着的肉便尽数落入鱼汤中,她便用纱布细细过滤出鱼汤,而后将凉水里浸泡过的鱼片放入羹中。 待到菜色端到吃饭的花厅时, 濮九鸾早忙完了公事。他本想劝慈姑莫要如此辛苦,但转念一想慈姑素来自尊心极强,这样的小娘子只怕劝也劝不住,倒不如叫她做道菜式,也好叫她心里无甚负担。 慈姑见濮九鸾过来,掀开瓷盖笑道:“碗中春笋似玉,绿莼似带。是以称之为玉带羹。” 濮九鸾调羹舀动,随着舀动丝丝缕缕的莼菜和笋丝在汤里清凉滑动,雪白的鱼汤里嫩绿的莼菜和玉白的笋丝相映成辉, 尝一口,汤羹鲜美,状如荷钱的莼菜入口,先是觉得滑溜溜直入喉咙,咬一口唇舌间立即感到丰富的胶质,脆脆的,滑滑的。 而后吃一口笋丝,笋丝被处理成丝状,吃起来有平日里没有的爽脆,饱吸了鱼汤的精华,此时笋丝一咬便能咬出大量的鱼汤,口感变得丰腴起来。 鱼本身则被片成鱼条,与笋丝、莼菜的形状相呼应,咬一口,并没有想象中的软烂,反而脆生生,与莼菜、笋丝的口感奇异地配合起来。 许是看出了他的惊讶,慈姑笑道:“这原不是稀罕法子,就是将鱼片煮熟后再入凉水浸泡而已。” 凉水中的浸泡使鱼片变得脆而不烂,形状完整。整个鱼片薄厚相宜,无比鲜美。 整道菜看上去清淡高雅,可一尝却觉色美味香,鲜浓满口。濮九鸾本来没什么胃口,可以看这到玉带羹也忍不住吃了起来,饱满的鱼片、滑腴的汤汁、滑溜的莼菜、脆滑的春笋,叫人耳目一新。 用完膳后,蓝衣便端上来煎好的汤药:“娘子,避寒的汤药好了。”又有人端来濮九鸾的汤药。 既是濮九鸾的好意,慈姑便也不推辞,接过汤药边喝。只不过那药物着实有些苦,叫她喝完便皱起了眉头。 “去寻些蜜饯来。” 濮九鸾的声音平平淡淡。 蓝衣却吃了一惊,忙告罪不休,外头伺候的青衣则叫小丫鬟将蜜饯送过来。 慈姑吃了几块蜜饯,嘴里的味道才觉得淡了些,青衣又端来茶水为她漱口,这才将嘴里的药味散个一干二净。 慈姑喝完水,随口问道:“怎的就你们伺候,也不见有旁人?” 青衣忙回禀:“回康娘子话,府上全是粗使婆子和小丫头,侯爷素来不喜女子伺候,府里又没个女眷,是以没什么丫鬟。便是我和蓝衣也不过是因着是孟家的人所以才留在了此处。还请娘子莫嫌弃我们粗粗笨笨。” 她这一番话说得又累赘又多余,甚至还有些议论主家私隐的嫌疑,可奇就奇在濮九鸾听完后却一脸平静甚至还有些愉悦的神情。 一旁的蓝衣窥见濮九鸾的神色,身上一冰,整个人失魂落魄起来,若不是青衣扯她一把,差点都忘记告退。 见两人出去,濮九鸾便问慈姑:“可要在园子里逛一逛?”慈姑看月亮高悬,便知天色已晚,忙婉拒道:“你受了伤便早歇敷药歇息才是。” 濮九鸾便也不勉强,送她回自己的院子。 两人并排而行,府里的仆人也不知去了哪里,这条路上就他们两人,几乎能听得见对方的心跳。 偶尔还会时不时碰到对方肩膀。 慈姑便想起上次在白鹿山上并排而行的情景。 他步子压得极慢,路上与她说些逸闻,谁知还是很快就到了院门口,濮九鸾心里暗暗叫苦:为何当初要将两人的院子安置得如此之近? 浑然忘了自己当初安排院子时是想叫慈姑离自己近些。 慈姑见夜色渐浓,便提议:“还是我送你回去罢。” ? 濮九鸾意外之后便是大喜,忙道:“多谢,这天黑漆漆的,我胳膊又受了伤,着实举不起灯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