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1-7册)出版精校版_第3章 少女和飞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少女和飞剑 (第4/15页)

少?”
  老龙城少城主苻南华好不容易从小壶上收回视线,抬头坦诚道:“放在世俗王朝贩卖,一两银子都不值。但是如果交由我来卖,能买回来一座城池。”
  宋集薪问道:“几万人?”
  苻南华伸出三根手指。
  宋集薪哦了一声,撇撇嘴:“原来是三十万。”
  苻南华愣了愣,哈哈大笑。
  他原本以为宋集薪会说三万人。
  杏花巷那边,有个木讷男子蹲在铁锁井旁边,盯着那根绑死在辘轳车底座上的铁链,像是在纠结如何搬走它。
  黑衣帷帽、气质冷峻的少女,在小镇上随意走动,漫无目的,此时只悬佩了那柄绿鞘狭刀,双手只是用布条潦草包扎而已。
  她刚刚走入一条不知名巷弄。嗖一下,某物破空而至,然后在少女身后乖乖停下,嗡嗡作响。
  少女皱了皱眉头,头也不转,从牙缝里蹦出一个字:“滚!”
  又是嗖一下。那柄出鞘长掠至此的“飞剑”,吓得果真躲回了剑鞘。
  骄傲的少女。乖巧的飞剑。
  黑衣少女走向小巷深处,偶尔会有人家挂出喜庆的大红灯笼。相比其他人,帷帽少女没有什么家族的精心铺垫,没有什么草蛇灰线伏延千里,她就这么孑然一身,闯入小镇。
  小巷不远处,站着一个锦衣少年,双手正高高捧起一方青色玉玺,稚童巴掌大小,雕刻有龙盘虎踞,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玉玺内隐约有丝丝缕缕的霞光亮起。锦衣少年抬头眯眼望着手中这方至宝,满脸陶醉。在他身边,有个高大老人单膝跪地,正在用袖口仔细擦拭少年靴子上的泥土。
  锦衣少年的眼角余光,其实早早就已发现了奇怪少女。少女头戴浅露款式的帷帽,悬佩一柄绿鞘狭刀,步伐沉稳,显而易见,她绝不会是小镇本地人。
  只不过锦衣少年毫不在意,仍然仔细端详着那方沉寂千年的古老玉玺,内心深处,他甚至希望那少女心生夺宝念头,要不然实在是太无趣了。
  反正他已经两样东西到手,收获之丰,远超预想,如果再不找点事情做做,他就只能带着老奴就此离去。对这个锦衣少年而言,会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就好比他在小镇万里以外的那个家里,身上穿着一袭金黄色的九蟒大袍子,只可惜,始终少了一爪。
  来此小镇,每个选定之人,可携带三个信物,分别装入锦囊绣袋,之前交给看门人一只袋子,属于必须掏出来的过路费。不管那个看门人身份高低,不论城门如何破烂不堪,即便是一国君主,或者一宗祖师来此,也得老老实实按照这个规矩来。其余两只锦囊绣袋,意思是在此最多捞取两件宝物带出小镇,否则任你在这里搜刮到十件、百件宝贝,也要一一还回去。袋子里的信物,是三种形制特殊的铜钱,分别是市井百姓用以庆贺上梁的压胜钱,皇宫每年悬挂于桃符上的迎春钱,以及被城隍爷塑像托在掌心的供养钱。说是铜钱,其实质地是珍稀异常的金精。对于“山下”大多数凡夫俗子而言,连官家纹银都不常见,更何况是一袋子沉甸甸的“黄金”,确实足以让人心甘情愿来兜售传家宝。
  锦衣少年对于三种不见于正史记载的铜钱,钻研了一路,也琢磨不出任何门道。
  前方,浑身散发出一种冷峻气息的少女,笔直前行,将小巷主仆二人视若无物。
  锦衣少年临时改变主意,收起了那方玉玺,装入一只早就准备好的布袋子,系挂在腰间,但是依然站在小巷中央,没有要让路的意思。
  身材高大、皮肤白皙的老人也站起身,嗓音阴柔,细声细气道:“殿下,此人是个登堂入室的练家子,不可掉以轻心。若是在小镇以外,自然不用在意。可是在此地,便是咱家这副走纯粹武道的体魄,也时时刻刻承受此方世界的压制,极为难受。一旦全力运转气息、窍穴大开,就会像是江海倒灌,经脉窍穴都会洪水泛滥,一发不可收拾。到时候咱家死了事小,殿下安危事大啊。如果由于咱家照顾不周,使得殿下修道的千秋大业出现丁点儿纰漏,回去之后,咱家如何跟陛下和娘娘交代?”
  锦衣少年促狭道:“吴爷爷,你出宫之后,话变得多了。以前在宫里头,你一年到头就是翻来倒去那几句话,比我姐饲养的那只笨鹦鹉还不如。”
  老人自称“咱家”,处处骨子里透着卑躬屈膝,只能是忠心耿耿的宫中阉人。
  他见这位小主人好像没有听明白自己的言下之意,只得更加直白说道:“殿下,小巷此人在此地,已经有可能对殿下造成威胁。”
  锦衣少年懒洋洋笑道:“虽然我早就听闻修行路上,三教九流鱼龙混杂,许多邪门歪道,更多旁门左道。但是我和她不过一场萍水相逢,她这就要见财起意,杀人夺宝?不太可能吧?要是‘山上’人人如此,岂不是早就天下大乱了?”
  老人叹了口气,山下王朝和山上仙家,双方貌合神离,其实是相看两相厌的立场。
  锦衣少年有些心灰意冷:“算啦算啦,把这笔烂账算在一个丫头头上,不算大丈夫所为。”
  黑衣少女走到他身前,左手按住刀柄。
  锦衣少年笑了笑,侧过身,示意少女先行。
  黑衣少女也稍稍放缓脚步,微微侧身,帷帽后的眼神,充满戒备警惕。
  当年迈宦官发现少女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